板栗育儿-儿童教育在线教育培训平台

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解决不了近视,除非……

ApplebabyApplebaby 2021-03-13 911 次 收藏0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部署在2021年3月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通知强调,各地要督促学校全面自查,改善视觉环境,不达标的要整改。坚持眼保健操制度。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切实加强手机管理。各地和学校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

板栗育儿-教育部发文规范青少年手机使用

板栗育儿-教育部发文规范青少年手机使用

关于防止青少年眼睛近视,国家早就在重视。早在2月的时候,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然而,对于禁止青少年带手机进校园防止近视的效果,奶爸仍然保持怀疑。

按照板栗育儿专家团队的做事逻辑,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一般按照板栗育儿底层思维来考虑,即按照“确定目标-搜集信息做调研-落地执行-反馈调整-迭代和更新”的流程来解剖这件事。

就拿防止青少年眼睛近视这件事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分解各步骤。

(一)确定目标:缓解及防止青少年眼睛近视

(二)搜集信息:这里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国家层面,国家教育部及相关机构先后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在2021年的两会上,相关代表建议禁止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人民网等党政媒体及相关教育专家也在各场合下充当免费的推广大使,比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宋才发在一次视频会议上也曾重点强调了教育部政策。
二是学校层面,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当然也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心无旁骛,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老师教授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也有部分相对更开放的老师可能会希望课堂上也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借助互联网等快速获取学科前沿或者相关知识……
三是家长层面,在教育方面,大部分家长关心的一定是分数,所以他们也更希望孩子在学校认真听课好好学习,掌握重点难点知识以便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在另一个层面上来将,家长也希望孩子身心健康,通过和部分家长闲聊,他们也表示在家的时候会有选择性的让孩子少用手机或者不用手机……
四是学生层面,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为什么会喜欢用手机?用手机来干什么?如果不用手机会不会影响这些结果……这些才是我们要重点考虑的,因为他们才是使用手机的主体。板栗育儿奶爸曾就这些问题问过上小学的10岁的外甥,他们的回答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手机可以打电话、收发短信(之前他们用的是功能机),可以拍照、上网看视频、学习、打游戏、看电影电视剧动漫……(在他们三年级的时候开始用智能机了),现在最常用的就是拍照、打游戏。
此外,信息收集还包括,导致青少年眼睛近视的原因比,比如遗传因素、光线强度、使用时间、强烈刺激等。
可以有效缓解或防止青少年眼睛近视的手段,比如少看屏幕,避免强烈刺激……

(三)落地执行:板栗育儿奶爸曾通过“强制手段”让外甥使用手机,但是结果却很不理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拉远了我们的关系——一连2个星期都不理我。后来换用其他方式,比如他要玩游戏,那么奶爸就买了更多的乐高玩具,从最基础的功能积木,到智能积木(乐高暴风系列产品,也就是我们现在Steam使用的智能硬件),不过孩子反应快,所以没过多久这些玩具已经被他们蓝书愚兄,不只是可以按照说明书组装,还能自己根据对生活的了解和创新来组装新的积木产品……

(四)反馈调整:前期奶爸都是以尝试为主,后来决定换种方式——基于他们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来选择一些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有一定难度同时也是他们喜欢的事务来“尝试”,于是选择了Scratch少儿编程。Scratch图形化少儿编程,和传统的C++、Java语言编程不一样,图形化编程并非教授孩子写代码,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思考方式,构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很多培训机构都将这个说成编程思维——但是奶爸不认为是编程思维,而是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升级后的Scratch可以直接连接硬件和软件,帮助孩子简单快速实现他们的愿望,以前玩乐高暴风产品的时候,他们都只能玩硬件,现在结合Scratch还可以玩软件,而且是重复无数次的玩,几乎没有耗损……最重要的一点,能激发他们创作自己产品的愿望。现在奶爸也通过板栗育儿科教网开始制作Scratch少儿编程、Python进阶编程视频课程,计划让两外甥陆续过渡,学习一些更有难度的编程课程。

虽然,不只是教育部颁布政策,还是各高校或者中学都逐渐接受“信息奥赛”获奖的孩子可以有一定的加分事实。然而,对于奶爸我来说,这是单纯的希望教授和培育孩子们一些简单却实用的思维方式,方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相对完美的解决他们遇到的一些问题。

(五)迭代优化:在两小外甥“实验”的过程中,奶爸我和板栗育儿专家团队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孩子们最爱也最容易接受的是“玩”,孩子们永远充满好奇心,不同性格的孩子对同一件事或者物品接受的方式不一样,大部分孩子不喜欢竞争,在实验中对孩子们有一定的激励会让孩子们做事的效果更好,让孩子们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加深富硒和巩固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设定一定的目标让孩子帮助我们一起去达成……

以上都是板栗育儿团队在“孩子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结果,仅供参考。

回归到本题,奶爸认为与其禁止让学生不准带手机去学校,还不如引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古代大禹治水就提到“堵不如疏”,为什么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参考借鉴呢?

即便我们不能完全接受“疏”的结果——比如,孩子有时候上课还是会去手机,那么我们能不能给孩子设定一个小目标,能足够引发好的好奇心,让其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乐和学习两不误呢?至于使用手机的时间,可以都限定非上课时间。

以上只是探讨,目前我们板栗育儿团队也在尝试中。比如,我们接收的Scratch少儿编程学员,都限定在6-12岁,即小学生。一方面是6岁以上的孩子接受和理解能力稍微强一些,而且也属于知识快速吸收和视界丰富的阶段;另一方面孩子的身体抵抗力、眼睛等承受力要强一些,不至于让孩子为了学习一点新知识就拿身体健康做代价。

对于奶爸和板栗育儿团队做的这些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看法呢?欢迎一起探讨。

我是板栗育儿主理人沙浪渲,也是一位准爸爸。板栗育儿,专注于为年轻中产家庭提供母婴育儿中后期专业医疗和教育服务的科教平台。更多医疗护理、早期教育专业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 0
支付宝扫码打赏
微信打赏
板栗育儿企业微信,扫码有惊喜!

相关文章

更多